Web3 市场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。
随着 KBW 和 Token2049 两大行业盛会的落幕,Web3 市场的未来走向成为了全球建设者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。从 RWA、AI+DeFi 到 GameFi,新的叙事正在快速演进,机构的参与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正成为市场的主流基调。
然而,市场在近期经历了「黑色星期五」式的大幅回调 ,又不禁让人疑虑:近期的复苏,到底是牛市的真正开端,还是又一次海市蜃楼?
在此背景下,MIMBO Node (MGG) 于 2025 年 10 月 17 日主办了主题为「Market Recovery or Mirage? Navigating the Next Phase of Bull Run」的 X Space,邀请了已在 Binance、Bybit、KuCoin、Gate.io 等全球主流交易所上市的项目 Sign、XPIN Network 和 Aspecta 核心负责人,共同探讨了当前的市场格局、未来叙事以及建设者的生存之道。
这场 Space 不仅聚集了不同赛道的建设者,也在全球范围内自然形成了团队间的网络与协作机会,为未来潜在的联合 AMA、联合上市活动与合作伙伴计划打下基础,进一步放大了 MGG 生态的国际协同效应。
本文为此次 Twitter Space 中各位嘉宾精彩分享的文字摘要,特此整理,以飨读者。
一、「黑色星期五」:是回调还是拐点?
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下跌,嘉宾们普遍表现出了超越短线波动的长期信心。
「这轮市场的波动,更像是一场情绪的复苏,而非盲目的冲动」,MIMBO CMO Eliza 认为,对于长期产品建设者而言,这只是一次暂时的回调,从 2024 年底到 2025 年,Crypto 市场经历了又一次由宏观流动性驱动的回暖周期。
不同于往年由情绪与叙事推高的虚火,这次的恢复更像是一场结构性修正,资金重新聚集在具备真实需求的板块:RWA、AI+DeFi、GameFi 与比特币生态。
XPIN Network 的 CMO Bling 则用「再正常不过了」来形容 ,她回顾了 2017 年的「9·4」、2020 年的「3·12」以及 2021 年的「5·19」崩盘 ,指出当前的跌幅远未达到恐慌级别,从历史经验看,Crypto 市场在第四季度(Q4)通常表现强劲,现在无需过度悲观。
这种信心来自于市场的真实反馈。Aspecta 增长负责人 Jane 指出,尽管市场回调,但趋势明显偏向乐观,许多项目方依旧认为市场处于牛市中,并正积极筹备 TGE(代币生成事件) ,市场在消化恐慌,也在积累新的信任。
Sign 联合创始人 Claire 也表示,无论市场走向何方,她都保持乐观,因为优秀的建设者总会继续建设——过去半年,我们看到许多团队并未停下脚步。真正的建设者不会被短线行情左右,他们更关注长期的产品演化和生态积累。
二、从 KBW 到 Token2049,亚洲成为「叙事与资金」的双枢纽
「作为 Crypto 亚洲市场的两大风向标,今年 KBW 和 Token2049 都是清晰的转折点。」嘉宾们一致认为,这两场大会代表了 Web3 回到主流视野的两个关键节点。
Eliza 观察到聚光灯正「从过度炒作转向关注实质」,市场开始真正关注那些能交付真实产品的团队。
Claire 和 Jane 都提到了两大峰会的不同侧重。其中 Claire 表示自己更喜欢 KBW,因为她在那里看到了强大的(韩国)散户基础和「真正的买家」,尤其是韩国的市场热度令人惊讶 ——Upbit、Bithumb 等本地交易所让韩国零售投资者的参与度保持在高位,许多项目都选择在这里启动亚洲市场布局。
相比之下,在新加坡的 Token2049,她看到的是另一种趋势,那里机构化程度显著提高,RWA、稳定币、合规资产类项目成为主流议题,传统金融(TradFi)与加密的融合正在加速,许多曾经观望的机构逐步开始入场。
Jane 也验证了这一观点,认为 KBW 带来了「更多的新面孔」,而 Token2049 更侧重「机构」。
Bling 则从地理角度分析,新加坡是亚洲的「枢纽」 (Hub),而韩国是一个非常「小众且独特」(niche market)的生态 ,简言之,亚洲市场的双核心格局正在形成——韩国代表用户端热度,新加坡代表资本端信任,两者共同构成了亚洲市场的完整图景。
这种双驱合力,也让亚洲成为全球 Web3 的叙事中心,「从零售到机构,从交易到合规,我们看到了区域性生态互补的雏形。接下来的周期,很可能从亚洲开始点燃。」
三、新旧叙事交替,谁会引领下一波浪潮?
当市场从炒作转向实质,新的叙事便成为引领下一波浪潮的关键。而嘉宾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些关键词——AI+DeFi、RWA、GameFi。
首先,RWA(现实资产上链) 普遍被认为是未来两年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曲线。
Claire 的观察印证了这一点,她指出稳定币和 RWA 正在重塑全球金融流动的形态,其中稳定币发行方的监管地位、清算路径、利率结构,都会直接影响链上资金成本,此外韩国本地正在推动韩元锚定的稳定币,这预示着传统金融体系正在主动对接 Web3。
Bling 则回顾了数个周期的叙事变迁:从 1CO、DeFi Summer、NFT 到 GameFi ,她认为 RWA 不是新概念,但这次不同以往,本周期的关键变量是 BlackRock、Fidelity、J.P. Morgan 这样的传统巨头正式入局,让 RWA 从边缘叙事变成了主流金融的桥梁。
与此同时,AI 与 DeFi 的融合成为另一个被广泛提及的焦点。Jane 认为 AI 不再只是生成内容的工具,而是在算法交易、信用评分、风控系统中被深度应用,未来的协议将不再依赖人工做市或治理,而是基于智能模型实现动态参数调整,这将极大提升 DeFi 的可持续性。
在 GameFi 板块,作为深耕 GameFi 赛道的建设者,Eliza 提出了 MGG 的看法,认为最强的需求将存在于「AI 增强的游戏玩法」和「DeFi 游戏化」的交汇点 ,这正是 MGG 正在构建的方向——利用 Mimbo Node 和链上游戏,将 Play 转变为一个为生态参与者创造真实价值的经济体 。
从总的市场结构来看的话,Jane 认为,市场正日益由政策驱动,叙事正更倾向于机构资本市场,而不是上一周期那样的「散户驱动的大规模采用」。
四、建设者的生存法则:增长、社区与可持续
在波动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,「如何构建」成为了所有嘉宾的共识。
Claire 强调,项目方最重要的事就是埋头建设 (Heads-down building) 。她以 Sign 为例,表示团队正继续深化与政府及教育机构的合作,并确保公司有收入进来,因为只有收入才能带来信心,穿越周期:
- 数据和可验证凭证 (VCs):Sign 正在帮助政府将他们现有的物理 ID 系统(如驾照、学历)转变为 Web3 格式的可验证凭证,数据消费者可以即时验证这些凭证;
- TokenTable:作为 Sign 的收入型产品 ,正在与 Aspecta 等合作,为社区代币提供解锁和分发服务;
Jane 的观点与此呼应,她观察到用户在变得更理性,所以给建设者的建议是「去构建一些有意义的东西」,而不是「没人会用、没人在乎的随机玩意儿」,同时透露 Aspecta 正在加速构建多链资产与预上市代币的管理系统,协同 TokenTable 打造智能化解锁方案,为项目提供安全的代币分发与锁仓服务。
Bling 则从心态上给出了建议,即保持耐心(Be patient)和保持饥渴(Stay hungry),并特别提到了作为女性建设者需要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,并保持初心;她还宣布 XPIN 即将上线全球 eSIM 数据共享计划,用户未来可通过 XPIN 的节点服务实现跨境低费率网络访问——这意味着 XPIN 正在从 Web3 通讯协议,扩展为现实世界的数据网络基础设施。
对于用户, Claire 呼吁用户拒绝一次性空投的诱惑,去寻找愿景一致的项目并成为「钻石手」(Diamond Hand) ,Jane 则直言,如果发现了一个真正伟大的产品,就应该买入并持有,因为对真正有价值的代币,「任何时候卖出都是坏时机」。
结语
牛市并非从价格开始,而是从信任回归开始。
从这场实时收听人数超过 6,000 人,总点击量达 138,000+ 的市场复盘,我们也能一窥当前 Web3 生态的核心状态,即市场回调正在挤压投机泡沫,而真正的建设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实质性的创新。
对于参与项目而言,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观点交流,更是一场品牌共建,Space 所形成的高质量曝光和跨生态链接,正在逐渐发展为一个让建设者、用户和品牌「共同成长」的平台,为后续的社区活动与合作奠定坚实基础。
简言之,在这场结构性复苏的周期里,真正的赢家不会是投机者,而是那些在寒冬中持续构建、在黎明前积累信任的建设者。正如 Eliza 所总结的,建设者应该「构建一些能够存活下来并保持沉默的东西,如果你的社区和产品在市场冷清时依然坚守,那才说明你构建的是真实的东西」。
在穿越市场迷雾的过程中,叙事固然重要,但只有那些被证明「有意义」且能「产生收入」的建设,才是引领下一阶段牛市的真正法则。